野花笔记0-1:一门在线STEAM课程的从0到1

《野花笔记:一门在线STEAM课程的从0到1》是一篇连载教学笔记,由美女博士温玉老师主编。它记录了温玉老师在一门在线植物课程的创作过程中,从思路萌起到实际教学的点点滴滴。
本文为第1篇文章。以在线植物课为例,详细描述了研究新课程可行性的各种要素,包括受众,市场,价格,开发成本,老师团队建设等。
全文共3500字,内容较“学术”,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,建议收藏后阅读。

前言

蹦蹦是个两岁半的男孩。生龙活虎,见人就笑。他妈妈有事被绊住,把他交代给我——让我在小区里,遛他!

我是个已婚未育的人民教师,有着和青春期少男少女丰富的斗争经验,但学龄前的低幼宝宝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物种。当蹦蹦一个接一个,奶声奶气地喊出身边每一辆汽车对应的品牌的时候,我着实有点吃惊。身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民老师,他认识的车我不认识,他不认识的车,我更不认识了!为了维护身为一名老师的尊严,我拉着蹦蹦,指了指头上的茵茵绿树:“你知道这是什么吗?这叫  二~球~悬~铃~木~

640_看图王.web_.jpg




二球悬铃木,又名“英国梧桐”,皮实常绿价格低,引入中国后”绿遍“大小城市,江湖人称“道树之王”。这货春夏季开花后果毛花粉满天飞,易引发敏感人群呼吸道疾病。

比起“奔驰宝马”这些词汇,“二球悬铃木”这个词儿,引起了孩子更大的惊奇,这让我找回了一些为人师的骄傲。这植物引入中国多年,已经与狗尾巴草一样,成为城市标配,不过几乎无人知道它的学名。城市中的人,对终日悬在头顶的绿叶大树都置若罔闻,钢筋水泥带来的禁锢远比我们想象中深远。


第 1 节 
卖情怀,卖分数,卖体验,卖效果,
课程定位与用户需求分析


看着头顶的二球悬铃木,我意识到:城市的孩子需要植物课,这可以让他们认识头顶的绿荫,认识花池中的嫣红,让他们跑入草丛去探寻其他的生命。“每一次对其他生命的认知是人类自我生命的一次延长”。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拥有对自然的热爱,那么认识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生命比认识汽车品牌重要的多。

这是我想做这门STEAM课程的“初心”。

640_(1)_看图王.web_.jpg



通泉草,生长于中国大部分地区,温度适宜时四季均可开花结果。可入药,清热解毒,治疗红肿溃疡。也可治疗偏头痛,消化不良。翼鸥教育门口就有一棵从砖缝里钻出来的通泉草。

来到翼鸥教育,开始准备这门在线植物课,我给这门课取了一个名字:《野花笔记》。设计一门新的课程,首先要考虑的是受众。教育产品的受众有个特性:“使用者”与“购买者”分离,这使得开发教育产品时,受众分析变得难度很高。
  • 使用者——孩子
  • 知识层面
  • 心理水平
  • 教育目标
 
  • 购买者——家长
  • 知识水平
  • 收入水平
  • 教育需求
教育产品需要在对孩子和家长各自分析后,再对产品的“卖点”进行调整,以达到使用者与购买者的合一。要注意:不是所有的产品,可以达到两者都喜欢的。有太多的培训产品,用“教育违背人性”的说词在毁灭孩子的天性,只要家长喜欢,并不考虑孩子的意愿;也有一些包装成教育的产品,曲意迎合孩子喜欢但却纵容孩子惰性的一面。
  • 使用者分析
我的设想:《野花笔记》针对的是城市里8-12岁的孩子。这个阶段,孩子们知识水平与心理水平相差是非常大的。任何教育产品的设计,必须高度重视孩子的知识与心理的差异,否则设计出来的课程就会犯下“荒谬”的错误。时常可在各类教育产品中看到一些现象:给高年龄段孩子讲“弱智”的故事,或者给低年龄段孩子“生涩”的文字。我们按年龄把学生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:
  • 4-7岁:文字阅读能力初级发展阶段,喜欢色彩鲜明、生动活泼的视觉画面,注意力时间短,不具备良好的归纳总结能力。
  • 8-12岁:熟悉课堂纪律,文字阅读能力、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增强,科学的求知欲不断提高,具备抽象的逻辑思维及概括能力。
  • 12-15岁: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,注意的广度、注意的分配、转移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发展,对图像、文字等形成自己的喜好,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。


这三个阶段的课程设计是完全不同的!

我只是试验课嘛,所以选择了8-12岁年龄段的孩子,作为实验课的受众。这一阶段的孩子已不仅要求“看到了什么”,更希望知道“为什么”,所以给他们讲他们平日里看到的每一种植物的特性,如蒲公英为什么是个球形?地黄靠什么来授粉?菜花到底是不是花?正是这个年龄段的认知需求。

640_(2)_看图王.web_.jpg



地黄,六味地黄丸的地黄。可见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,药效似乎无所不治。摘下一朵地黄花,在它花朵的尾部轻轻一吸,甜滋滋的味道是属于童年的甜蜜。


购买者(家长)分析



我知道8-12岁的孩子会喜欢地黄喜欢这门课的,但我也知道孩子他妈只对六味地黄丸感兴趣。

公司的CEO瓜总说:有意愿给孩子报一门植物课的家长,是小众的。这样的家长:1)名校毕业或研究生以上文凭,有一定人文修养,看重孩子的“底蕴”积累,才愿意尝试着让孩子学习这种功利性很弱的课程;2)家长不差钱儿,愿意给孩子报这种“无用”的课;3)积极阳光,热爱生活,有“自然”情节。

他说的有几分道理。这门课对于家长,卖的是情怀,卖的是一种教育理念。坦诚地讲,我并没有认真做过家长分析,究竟要如何打动家长,让他们也认同这个理念呢?瓜总给我上了一课。

Slogan 1:“每一次对其他生命的认知是人类自我生命的一次延长。”这句话我最喜欢,但家长不一定买账。
Slogan 2:“在家上美国国家地理!”。这个这个这个......,是哄不了真正的“高端”家长的。
Slogan 3:“专为女博士孩子设计的课”,这种神语只能出自我司CEO。
Slogan 4:“知自然,知生命”。再配合一句销售话术:“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拥有对自然的热爱,那么认识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生命比学习几个单词重要得多。”

这套路,我喜欢!完美地实现家长需求与孩子需求合一!

第 2 节 
竞品、市场总量、定价、招生


640_(3)_看图王.web_.jpg


春天,是独行菜的季节。这种小东西从出苗到退出江湖,不过两个月时间。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,京城的每片空地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。

刚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我对市场是完全陌生的,瓜总告诉我,做一个教育类的产品,需要考虑的绝不仅仅是课程本身,市场上有什么样的同类竞品?市场总量如何?如何定价?如何招生?全部都是决定教育产品能否活下来的关键问题。

这是在线教育最好的时代,做一门在线STEAM课程你都找不到竞品。这也是最坏的时代,做一门在线STEAM课程没有可抄袭的产品。不过,线下还是有一些植物课程的,像“盖娅自然教育”,“布和瓜的世界”。

调查发现,在线下此类课程是通过各种公号招生的,预计其每年招生规模在500-1000人左右,课单价1000元左右。他们还会办一些游学与营地活动,预计年收入在百万元左右。

这数字听上去有些可怜。

“这是一个很小众的的市场”,瓜总撇撇嘴,“全国接受这种课程的家庭,不会超过10万,但是也是个不错的创业切口,毕竟人群会快速增长的”。

所以,坏消息是做一门在线植物课程,按1000元定价计算,市场总量才1亿人民币。好消息是,中国人的教育理念在处在转型期,“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拥有对自然的热爱,那么认识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生命比学习几个单词重要的多”,这并不仅是“话术”,这是生活的真相,只要教学到位,我完全相信口碑会带来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。

面向受众,是“有知识,有情怀,有生活,有钱”的家长,定价当然也要高大上,每周一节课,一个春季班6个孩子,共20节课,每节课定价200,课单价4000,应该是理想的班型与价格。

当然这个价格是瓜总以他丰富的市场经验给我提的建议,一丢丢实验校的所有课都是免费的。两个班12个孩子的招生,更不用我发愁,每次试验课的招生公告一放出去,翼鸥教育内部员工就抢满了......

但我还是思索了一下,瓜总给我支的招:

1)制作“图文音共茂”的植物小故事进行传播。对于7岁孩子阅读能力不足,因此文字不能太多,可采用音频,方便孩子可以在车上听,还可以放在喜马拉雅上传播。文中的图片,可以让孩子“按图索植”。如果能够有植物专家的背书制作这些内容,就更好啦!
2)我常用“微软识花”,“花伴侣”,“形色”这些软件与街边的植物们交淡。喜欢使用这些软件的成年人,应该是“有知识,有情怀,有生活,有钱”的家长吧,可以与这些APP做些导流合作。这些APP,目前都穷得像野荠菜,除了情怀什么都没有......

想想这些,心情好了很多。如果我司的伙食水平下降了,我就辞职创业去!


第 3 节 
课程开发与教师培训


要准备去创业,就好好算算要投多少钱。以我的植物课为例,前期如果课程精细度不太高,仅开三个年龄段的课程,每个年龄段我设计60节(周)的课,按照这样的效率,一周可以设计一节课,那么就需要14个月,也就是要工作一年多一点。
师资成本是另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,线下教育通过标准化降低师资成本的策略,由于线上教学自身属性的要求,套用起来还是有些周折的。不过,我自己的专业方向就是教师教育,对于培训出合格的师资,还是有信心的。

捋捋自己的创业计划,哼哼,缺一个程序员,一点钱与一个CEO,其他都!齐!备!了!更直白点地说,除了一个简化版的课程样例,啥!也!没!有! 但这并不影响在教学上做出的深入思考,明天开始研究课程组合,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下一篇: "正确的课程组合让招生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| 野花笔记(2)

640_(4)_看图王.web_.jpg



多肉,在学术上通指根茎叶可以储存水分,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下来的植物。在100多个植物的科中均有多肉型植物,共有近1万种不同种类。我觉得可以用多肉来形容分布在各个行业里的创业者。
 

0 个评论

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